进入九月下旬,全国主要苹果种植区逐渐进入除袋期。现在,果实开始进入成熟期,辛苦一年的果农朋友也是对今年的果园效益充满了期望。但是,苹果摘袋后,果皮细嫩,对病害抗性低,感病机率更大。甚至有山西、山东的果农反映,摘袋后的果面已经出现了小黑点,严重降低了果实的外观品质和价格,影响到苹果的销售和果农朋友的积极性。
苹果套袋后,由于光照、透气性等生态环境的改变,致使套袋果果面经常发生几种不套袋果上未曾发现的斑点类新病害。依据其在果面上的症状,这些斑点病害大致可分为黑点、褐斑型、红点型和苦痘病、痘斑病。其中,黑点病发生更为普遍。
1.果实黑点病发生规律
黑点病发病初期,果实萼洼周围出现针状小黑点,黑点直径逐渐扩大,有的如芝麻大,有的如绿豆大,还有的在黑点上带有小白点。病斑只发生在果实表皮,不会引起果肉溃烂。
经对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生规律研究后发现:①病原菌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粉红聚端孢菌侵染所致。②发病时间和高峰 套袋苹果黑点病在7月初发病,8月上、中旬病情迅速加重,8月底达到高峰;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,通风不良、光照不足、树体郁闭的果园在降雨频繁的高温期发病严重。③海拔和树体发病部位 低海拔地区果园发病率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;树冠中、下部和内膛发病率高于上部和外围,病斑主要分布在萼洼、梗洼、果顶周围和胴部。④纸袋 用透气性好、表面吸水性差、柔软性和抗张性好的果袋发病轻,反之发病重。
2.发病原因
①果实上枯萎的花器残体潜藏着黑点病病菌,使果袋内病菌的分生孢子密度远大于空气中的密度,诱发黑点病的发生。套袋前进行去除花萼残体处理,明显降低黑点病的发病率。这说明花萼残体是黑点病病菌的腐生基物,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②果实表皮伤口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和寄生,并造成果实黑点病严重发生。
苹果生理性缺钙诱发产生的各种痘斑伤口
套袋前的隐型药害、虫叮刺吸,套袋后的高温日灼等微伤口
③使用了质量差的纸袋,这种纸袋透气、透水性能不好,也不抗雨水冲刷,为黑点病病菌的侵染传播提供了“温床”。
3.防治方法
①药剂防治:
在苹果套袋前,喷施2-3遍保护性杀菌剂加内吸性杀菌剂(选用对幼果果面安全的水剂、水悬浮剂等)。注意喷药时,一定要喷到苹果萼洼处,以及时杀灭隐藏在萼洼的病菌;
推荐药剂:谢花后使用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、猛飞灵(全络合态的80%代森锰锌)800倍及3%中生菌素1000倍交替使用。
②套袋前、摘袋后补钙
在苹果谢花后至套袋前叶面补钙2-3遍是可以降低黑点病的发生。摘袋后1~2天再喷施1遍氨基酸钙和70%甲基托布津800倍,可以有效减少苦痘病、黑点病、红点病的发生,同时还可以增加果实硬度,以利果实储藏。
③套袋时间
经过田间试验后,发现喷药后第1天套袋的发病率最低。由此可见,喷药待药干后尽早套袋,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。
④选用质量较好的纸袋
选用用透气性好、表面吸水性差、柔软性和抗张性好的果袋,并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套袋操作。经多年实践证明日本小林袋、陕西精果、洛川清河、四川新惠阳果袋质量稳定,同样条件下,黑点病发生率较低,可选择运用。
⑤套袋时除去果实上的花器残体
套袋时除去果实上的花器残体,撑鼓袋体、撑开袋底角的透气孔,并使苹果空悬在纸袋中央,以降低黑点病的发病率。
⑥科学施肥、修剪
凡施氮肥过多,树势旺盛,留果少的密植园,树冠郁闭的树套袋果易发生褐斑病和黑点病、红点病。应降低果园栽植密度,加强整形修剪,使果园和树体通风透光,降低温度、湿度,减少病害发生。